自阿里宣布入股新浪微博以来,围绕微博未来竞争的讨论就没有消停过。从联姻绯闻传出,到新浪频频改版,再到正式牵手,每一步似乎都能看到新浪的妥协与挣扎。
  很多业界评论都认为阿里做了一笔好买卖,而新浪微博的未来充满各种不确定性。不少评论指出:迫于现实压力,新浪微博此举可谓失去了一盘棋而沦为一枚棋子,甚至变成了大号的“美丽说”或“蘑菇街”。
  
  商业化压力加速新浪微博沦陷?
  由于商业化的诸多尝试进展不利,剩余给新浪微博的时间并不多。
  在新浪微博给新浪股价带来短暂的高溢价之后,很快浪微博烧钱速度让新浪越来越吃不消,另一方面新浪微博单一的展示广告模式也在分食门户的广告客户。
  根据新浪2012年一季报显示,当季净亏损1370万美元。而去年同期净利润为1500万美元。前有业绩不足预期,后有腾讯等对手的紧逼,新浪微博不得不加速商业化的速度。如何解决微博的“商业变现”一直是曹国伟的“心病”。
  此前多次传出新浪微博并购消息,甚至传出多个估值版本,然而很多支持新浪微博的人士并不太当回事,直到官方最终消息的出炉。
  此次阿里入股新浪微博,在曹国伟看来:“与阿里巴巴的战略合作,将让微博在建立独特商业化模式的道路上,步伐更稳健,更富有想象力。”
  但业内人士却不看好,普遍认为新浪微博下嫁阿里,确实事情已经到了“不得不做”的紧要关头。
  互联网专家付亮说:“新浪微博商业化会加速,衰败也很可能同时加速”。互联网评论人士洪波也表示“不看好”,理由是阿里的商业化可能使新浪微博变得封闭,不希望看到微博丧失公信力。
  
  产品基因不足平台梦难成
  如果说,新浪由此失去了成为移动互联网巨头的机会,那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一直以来,新浪更擅长于媒体运作,而缺乏作为互联网公司的产品和技术基因。到目前为止,除了新浪所在的互联网广告业务,几乎所有成熟的互联网产品形态新浪都有染指并曾经大力投入,但除了博客其他全部失败。
  微博的快速发展一度让新浪看到新的希望。然而,新浪对微博的媒体属性和社交属性,一直摇摆不定。而微博,对产品、技术、运营,尤其是关系链的构建和转化等方面要求更高。新浪由于无法解决种种“先天不足”,最终发展成为“公知媒体”,而未能抓住历史机遇发展成为百亿级的平台产品。
  随着一系列商业化动作未能取得实效,新浪微博的焦虑是显而易见的。比如,向用户推送各种不合适的甚至干扰的“信息流”,用户体验变差,引来各种抱怨。
  从某种意义上,新浪着实可惜。未能在产品上持续创新,新浪微博是自己将自己逼进了死胡同,同时,腾讯微博的步步紧逼,加上微信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重击了新浪微博的信心。
  尽管阿里的入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新浪微博的燃眉之急,但并不表示其产品能力能够快速补齐。相反会让用户更加担心,新浪微博由此变成了“电商微博”而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
  
  腾讯微博去噪求简,迎来突破良机
  新浪逐渐偏离航道,也给腾讯微博带来突破的良机。
  据腾讯2012年第四季度及全年财报显示,腾讯微博拥有注册用户数5.4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8700万。虽然起步晚于新浪微博,但经过3年小步快跑,腾讯微博已经成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
  客观地讲,腾讯微博在数字上虽然遥遥领先与新浪微博,但毕竟新浪微博占据先发优势,其在媒体影响力上,腾讯微博不如新浪微博,比如说在社会热点关注度方面,新浪微博就做的比腾讯好。
  反过来说,腾讯微博也有自己的优势,依靠其强关系链让好友关系互动比新浪微博更加密切和频繁。尤其腾讯微博在技术、产品等基因更加强大,对用户体验更加独到,逐渐形成与新浪微博差异化的特色。比如多图上传、阅读数等诸多体验创新功能,腾讯微博早在去年就已推出,并引来对手的效仿。
  强大的平台优势和用户关系链优势,是腾讯微博手里的第二大好牌。这表现在,3年之后,以“名人大V”吸引力有所下降的背景下,“社交属性”依然成为腾讯微博用户活跃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
  日前,进入第三年的腾讯微博,一举推出了四大创新功能——微圈、微热点、微频道、微博管家。主要围绕价值信息与关系链分组,将内容和用户进行高关联度重组,以全面提升用户体验。
  未来微博的竞争,核心在于能否借助关系链、大数据挖掘为每个用户实时提供隶属于自身的最好的阅读内容,能否为用户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可关注账户,能否最便捷的为用户推荐和呈现内容类别,甚至将读者转化为高质量内容的生产者。
  从这个角度看,目前腾讯微博通过改版,主动“去噪”、“求简”,并不急于商业化、而是坚持走精品战略,通过技术力量让用户在繁杂的微博信息中更容易获取到有价值的内容,不断改善微博生态环境。这有可能会让腾讯微博在未来抓住最大的机会,实现平台化的战略突破。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