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后市场互联网投资热,但正如一位朋友所说,后市场看起来市场规模庞大,但赚钱可没那么容易。我能给出的解释是:这个产业的实体经济欠账太多,任何互联网创业机会都不得不面对实体经济千疮百孔的现实问题,虽然互联网已经在谈论利用云计算进行大数据掘金,但后市场的B2C业务仍然属于在煤矿里淘金的营生,慎入!
虽然我不太看好目前阶段的后市场B2C创业机会,但B2B或者C2B创业是有可能成功的,前者是增强供给,后者是增强需求,都是这个产业的基础建设,值得去做。此前我写过一些文章探讨类似杭州车蚂蚁的C2B创业,虽然泼了冷水,但我认为这是为数不多的可以和C端挂钩的创业机会,需要花苦功夫来做,但做成了杠杆效应会很强大。
我要谈论的第一个B2B创业机会是汽车后市场的技术支持体系,这是产业长期存在的痛点。各位朋友可能都知道,中国有40万家汽车维修企业,只有2万多家是4S店,对汽车主机厂而言,通常要维系几百家连艘经营的4S维修网络,它会为这个网站建立一个维修技术培训和技术支持体系,一旦某个4S店遇到车辆疑难故障,自己搞不定的时候是可以通过内部网络向厂商提出技术支持要求的。最近10年,越来越多的厂商建成了三级技术支持平台,主机厂的技术中心是终极解决方案,各个区域会有自己的技术支持团队,技术能力强的4S店受雇于厂商为兄弟店有偿提供技术支持,这样的支持模式基本能满足10月份即将实施的“汽车三包”要求——N次修不好就换车。更厉害的厂商已经在基本建成基于网络的维修诊断系统,通过网络端口驳接车辆,以人工智能的方式为维修人员提供诊断建议,这些人工智能的软件会利用跨国品牌的全球诊断案例来解决问题,我相信这未来会是车辆诊断的终极解决方案,但问题是这个方案仅限于授权经销商体系。
4S之外的其他30多万家非授权修理厂是没有厂商的这类技术支持体系和系统的,这意味着一家维修站如果雇佣不到深谙维修技术的专家,如果遇到修不好或者从来没接触过的车型,它只能借助老板或员工的个人关系寻找技术达人,这类技术支持有可能有偿,也可能是无偿的技术指点。很多年来,由于整车厂并没有向市场提供维修技术资料的义务,这导致大量技术资料在黑市流通,一些互联网创业者靠贩卖维修技术资料也勉强能赚点小钱。除非某一天政府强制要求厂商向市场提供上述技术诊断互联网解决方案,否则汽车后市场将存在一个很大的痛点——授权体系外的维修站只能提供保养服务,没有合法渠道获得的资料和诊断案例支撑,路边店很难做到正确维修。
有痛点必然有人会寻求解决,目前看有五种解决方案,其一是我前面提到的维修店老板广交朋友,靠个人人脉建立技术支持后援团,遇到问题找其他店的技术大拿来搞定。其二是后市场有一些维修达人通过个人关系建立了一些维修技师俱乐部或者QQ群,通过人际关系网络提供互助服务。其三是类似博世BCS网络,它雇佣几位维修专家为整个网络提供技术指点。其四是类似深圳笛威这类公司,它组建专门的技术支持团队提供B2B的技术支持服务。其五是类似深圳元征这类公司,它利用OBD诊断接口,建立“车云网”(此车云网诞生较早,非最近诞生的那个汽车技术博客”车云网“),这是云服务的概念,希望维修站把车辆通过元征的诊断设备接上互联网,元征提供远程诊断服务。上述五种解决方案在一定范围内都有价值,但肯定解决的都是局部问题,几十万家维修站的问题不可能都有解决方案。
对于互联网创业者而言,显然可以借助互联网来解决汽车后市场的这个痛点。比如可以建立B2B的威客网站,已经有一些网站在提供这类服务,但受限于投资规模和商业模式,只是取代了QQ群的功能。互联网的LBS已经用得很广泛,如何基于LBS整合技术专家资源,然后把这些资源打包贩卖,让技术专家的诊断能力最大程度变现,这是建立商业模式的基础。
除了建立人的网络,搭建基于人工智能的在线诊断平台也是创业方向,只不过这个创业方向对技术开发的要求较高,对故障诊断案例的储备和挖掘要求较高。目前基于语义分析的互联网技术在普及,如果谁能把这类语义分析技术应用到诊断案例的挖掘中,建立一个汽车维修诊断的搜索引擎也是有利可图的。如果今年国家修改汽车品牌管理办法,厂商不再能强制经销商必须把车放在一个4S店卖,自然修车也不用再强制去4S店,跨品牌的维修需求会更多,这时候一个能跨品牌的技术诊断平台的价值会非常大。这不是目前的百度能解决的,所以它才会成为创业的机会。
从目前看,百度、阿里巴巴都赚的是B2B的钱,腾讯是为数不多能赚到C端钱的模式,从概率看,后市场创业更应从赚钱机会更大的B端做起。当然,要赚B端的钱,前提是创业者熟悉这个产业,遗憾的是,互联网人了解汽车后市场消费者需求的都不多,更遑论了解供给,希望未来一段时间我能把供给端的痛点转述给创业者,作为秀才,我还是那句话——预祝各位早创业,创成业!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