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商学院教师克里斯坦森于1997年提出破坏式创新,并出了两本非常著名的书《创新者的窘境》和《创新者的解决方案》,品途网在研究O2O进入机会的时候发现,破坏式创新(Disruptiveinnovation)是寻找O2O发展路径的一种有效思维方式。
破坏式创新,是指将产品或服务通过创新针对目标用户发生突破现有市场所能预期的消费改变。也就是说,破坏式创新是扩大和开发新市场,提供新功能的有力方法,反过来,也有可能会破坏与现有市场之间的联系。
克里斯坦森认为,破坏并不仅仅是突破的意思,突破的含义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因此突破性的技术通常是维持型的技术。而破坏就是找到一种新的模式,针对顾客设计一种新产品或是一套新服务。
重点是,在现有市场中锁定原本非目标的群体,推出不一样的服务或产品。这未必需要有非常惊人的创新,但因为着眼于别人没看到的领域,所以有时破坏力更强、价值更高。
因为很多人自以为走向互联网,但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克里斯坦森在接受媒体专访的时候表示,O2O趋势虽然带来很多机会,但大部分都不符合他提出的破坏式创新精神。于是他对O2O的发展有两点提醒:
一、对抗不消费的消费者,永远比对抗竞争者重要
如Groupon在全球带起的团购浪潮,本意是让原来不进入互联网广告市场的中小企业,也开始在互联网上做营销,吸引互联网上的消费者走进实体店,这等于是拿到了一个很大的广告市场。但其他的进入者,却是靠着更多折扣抢市场,聚焦在绞杀同行独占鳌头上,而忘了这个模式的本意,无节制的开拓商家,宁可亏损也要把折扣做到最低,让平台和商家的利益都受损,甚至消费者的权益也不能保障,最后形成了团购网站的泡沫。
同样的问题一而再的发生,价格厮杀发生在许多O2O领域中,品途网在研究众多案例中发现,惟拥有专属资源和具备专业深度方能避开这种恶性竞争。你必须掌握一些仅靠钱不容易得到的东西。比如,某O2O创业者进入海外游,凭其多年积累的酒店和景点资源,能为消费者创造不一样的体验,他不跟同行在国内厮杀,转战全球各地的美景,颠覆原来的旅游概念,为用户创造以前没有想到的海外生活片段,这便是一个不错的思路。
二、满足用户更本质而非表象的需求
比如用户到网上找关于房子的信息,信息本身是表象的需求,找到性价比最高且合乎自己心意的房子才是本质的需求。这需求又包含两个层次,首先是信息真实。如果在网站里充斥着过期的、虚假的、付费推广的信息,给用户带来的是更大的混乱,他要去识别,最痛苦的是还不知道怎么识别,那么用户的基本需求就没有被满足。
其次对用户来说更重要的需求是找到符合他需要的优质资源提供者。一个大而全的信息平台未必能真正帮到用户,反而专业的垂直O2O平台能够经过长期的专注经营建立靠谱的推荐能力。在用户的需求在真正被满足之后,还会主动为你传播,这便能形成一个健康的发展态势。
仅仅把信息进行罗列,甚至做竞价排名,那与消费者的真正需求并不吻合。于是,在58、赶集这样的大信息分类平台之外,逐渐产生了各种垂直平台,如短租、家政、保姆、汽车服务、婚庆等,通过服务的创新和专业深度挖掘逐步蚕食传统的信息分类市场。
O2O含义里的第一个要素是为线下的消费行业带去客流,即便是反向O2O,最终也是把用户重新带到商家那儿去。所以,开发新市场、寻找消费者没有被注意到的需求,是O2O的魅力所在,这也正是破坏式创新所要达到的目的。品途网会继续关注这方面的发展,为大家奉上更多的案例。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