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游走在法律边缘的生意
色情是刚需,所有跟情色沾边的产业想不赚钱都难。但是,这同时是一个游走在法律边缘的产业,控制不住尺度就会涉嫌违法。分贝网开始时是一家视频网站,后来为了盈利采取********室的模式。但是,视频聊天慢慢发展成了****,创始人想控制的时候已经控制不住了。这个模式做了半年,就被警察抄掉了。
案例:分贝网:创业公司饮鸩止渴只有死路一条
2、接地气也会死
电商创业者如果不清楚自己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贸然“接地气”做自己不擅长的物流、仓储以及实体店等生意,自己给自己造出成本黑洞,公司倒闭是必然的。休闲食品独立电商西米网就是这样一家网站,自建物流和仓储是创始人刘源的致命败笔。不是所有的网站都有实力去发力线下物流的。
案例:休闲食品独立电商“接地气”而死!
3、拼爹不是万能的
2005年,五谷道场的产品刚面市就取得了4600万元的销量,但非油炸方便面这么有市场潜力的产品,X师傅X卖郎这些牌子为何都没见做?照理说技术已经不成问题。只怪中粮这么大的国企,销售渠道太不给力。即使有钱的干爹注资,也难掩五谷道场失败的命运。
案例:五谷道场:富爸爸也扶不起的败儿子
4、定位模糊带来致命伤
新产品最怕什么?定位不清晰。定位模糊能带来一系列的“长尾效应”:目标客户不精准,营销不给力,最终产品也就很难产生营收。啤儿茶爽就是这样一款产品,究竟是茶还是酒?砸下重金的娃哈哈,最终在这个新品上收获的是失败,现在市场上已经没有啤儿茶爽的踪影了。注:本文被某知名卫视点名报道,至今该文小编仍然洋洋得意。
案例:啤儿茶爽:探路者的定位之死
5、大学生创业失败录
很多投资人都不看好大学生创业,因为没有经验的大学生把公司做死是必然,成功才是偶然。一位在线教育领域的创业者在大学毕业时做过一个网站,基本上把创业公司会犯的错误都犯了一遍。
案例:一个大学生自述:我是如何把我的公司做死的
6、并购后遗症
并购是公司实现迅速扩张的法宝,但后续一些列的管理问题也是创始人必须考虑到的。通过并购整合一堆小公司然后打包上市的安博,终究没能玩转这盘生意。生死关口,安博买公司的模式值得反思。
案例:安博:荒诞并购的野蛮式破产
7、O2O线下传统难整合
迷信产品,不注重整合线下资源。这个毛病无论是在创新圣地硅谷,还是在中国的互联网创业领域,都让很多有“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理想的创业者死亡。洗车应用Cherry就是这样一款产品。
案例:洗车应用Cherry之死:互联网改造传统行业的南柯一梦
8、小城里的移动互联网项目不靠谱
由于巨头的挤压,很多心怀创业理想的人都开始向往地域性互联网创业项目,例如杭州19楼,这个用Discus!搭建的地方性网站居然能年营收几千万,怎么能不让创业者们心往神怡,似乎做地方性互联网创业项目是个竞争小,收益可观的事。但是,情况真的如此吗?看看一个县域互联网创业项目是如何死掉的。
案例:降级论也不靠谱?记一个县域互联网创业项目之死
9、教育培训行业顽疾无解
教育培训业有几个顽疾,一是老师出走自立门户,二是加盟商脱离组织自立门户。说得夸张些,教育培训机构每天都在培养自己的竞争对手。老牌IT培训机构北大青鸟也没能解决这些难题,同时自己还有一个致命伤,纠结于股权问题,错过是最佳上市时期。黑马导师曹允东的点评是:2006年要上市的时候,因为股权纠纷一直没解决,北大青鸟就拖了两年,然后就吵架,之后因为估值问题,又没成功上市。现在,大家很少听见北大青鸟的声音了,所以有时候机遇抓住就在,抓不住就没了。
案例:北大青鸟:一飞不复返!
10、企业投资人的钱不好拿
又是大学生创业失败的案例,不过这个大学生败在了跟企业投资人的斗争中。话说回来,不管是企业投资人还是正规VC,投资都是投人。大学生经验不足,就算拿了VC的钱,也不一定能成功。
案例:大学生创业记:在和投资人的斗争中失败
中秘传媒编辑认为:成功是很难的,但是作死应该是最容易的吧?
将本文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