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匿名社交应用Whisper被曝光涉嫌存在跟踪用户、收集用户信息等行为。《卫报》记者报道Whisper员工利用室内地理定位工具来追踪各种消息和特定Whisper用户。这些特定的用户被确认具有“新闻价值”,包括军队成员、政府人员以及来自雅虎或是迪士尼的员工。

  尽管10月20日Whisper的CTO出面否认这些报道的真实性,但是继9月22日无秘的“被下架”风波之后,这一次Whisper的曝光事件再次把大众焦点拉到了匿名社交应用上。

匿名社交元年繁华落尽转至幕后

  自今年3月底以来,国内匿名社交的发展大约已经过去了半年时间。无秘横空出世并一炮而红之后,匿名社交市场随即陷入了一片混战。私密圈、呵呵、乌鸦、哔哔、吐司、悄悄等等APP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连美国的Secret也眼红不已,推出中文版入华。到今年六月份,市场上各种匿名社交APP总数已经超过20款。

  2014年可谓是匿名社交元年,尤其是在5月、6月的时候,各大主流匿名社交应用的下载量都直线增长,赶在秘密(后改为无秘)下架之时由多玩发布的类Secret应用私密圈更是环比增长了734%,增长速度惊人。整个匿名社交应用市场迎来了盛开季。

  但还没等到收割季,匿名社交应用们就就因为暗黑的负能量、令人捉急的安全技术等问题饱受诟病,根据比达咨询数据中心在九大移动应用分发平台上的下载量统计的数据,八月份匿名社交应用下载量的环比增长率普遍低于六月份,两个图表显示,匿名社交应用的下载量数据依然在涨,但没有一个增量是足够的。据内部人士透露,无秘在推出匿名私信功能之前,曾经遭遇断崖式的用户活跃度降低。

  私密圈以704.5万次的总下载量位居第二位,不到排名第一的无秘下载量的二分之一。尽管陌生人社交的范畴可能大于匿名社交,但是在广阔的用户市场空间里,匿名社交应用的增长还是尽显疲态,没有爆发机会。

主流匿名社交应用过得还好吗?

  匿名社交应用目前正处于黑夜的摸索中,陷入了繁华落尽转战幕后的困局。那么匿名社交就此沉溺了吗?不,许多匿名社交应用仍在不断更新产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这些应用不约而同地开始“本地化”进程,试图在细分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总结一下有几大方向:

1、突破通讯录找好友的限制

  匿名社交的鼻祖级应用Secret在7月14日获得新一轮2500万美元风投之后,当天即推出了新版本,用户在注册Secret后可以使用Facebook帐号来查找好友,通过Facebook来连接好友是许多Secret用户期待的一项功能,而此前,Secret仅支持通过通信录来查找好友。

  8月11日无秘推出2.1新版,支持发送微信、QQ好友链接直接添加好友,用户通过将邀请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微信好友、QQ空间、QQ好友,朋友点击链接后,即可添加为该用户在无秘上的朋友。

2、增加私信功能

  作为国内第一个吃螃蟹的匿名社交应用,无秘(原秘密)在AppStore的上架过程可谓道阻且长。秘密于4月初在苹果商店上架,后因被国外原型应用Secret向苹果举报其涉嫌抄袭,遭到下架处理。5月20日,秘密更名“无秘”重新上架AppStore,几天之后无秘再次遭下架处理。

  而另一款匿名社交应用“悄悄”在“秘密”被封后迅速火热,正是它巧妙地站在了倒下的“巨人”之上,“悄悄”迅速加入了匿名私信功能,让用户真正开始相互沟通,大大增强用户的粘性。

  而在6月18日在无秘推出的Android2.0版,新版也同样增加了匿名私信功能,私信图标出现在点赞和评论图标之后,目前私信功能将优先开放给朋友数量比较多的用户,并且有着诸多的条件,比如只基于某一条秘密进行私信对话,只允许楼主和朋友圈(朋友+朋友的朋友)之间相互私信,私信在双方对话结束后的5分钟内自动销毁等。

3、基于地理位置

  乌鸦继推出校园与职场两个圈层后,7月4日又对职场的圈层定义机制进行了调整,调整为基于LBS的归属和聚拢,而之前用户需要选定公司名称才能进入公司的信息流中。职场用户的乌鸦界面会由系统选取近7天附近的人发布的内容,按照时间远近排序呈现。

  8月14日私密圈2.0版中主推基于地理位置的公司、学校、住宅小区等群组概念,人们更习惯称其为“树洞”,打造移动端的群组信息讨论区。任何人都可以关注和查看这些树洞的信息,但若想发言,用户则受到地理位置的限制,除非手机定位显示其为该树洞的“圈内人士”,这个使用场景,非常贴合公司、学校和小区等高聚集性的人群。

4、信息呈现更加多样

  7月14日Secret新版中推出了“分类”功能,帮助用户管理Secret消息,并按照主题查看消息。这样的主题包括幽默、约会和食物。Secret联合创始人及CEO大卫·比托希望最热门的Secret消息能被谷歌编目,出现在相关搜索结果之中。“Secret上有很多良好的内容和有趣的对话,这些内容应当突破Secret的限制。”

  作为Secret最大的竞争对手,移动端匿名社交应用Whisper在早些时候完成新一轮3600万美元的融资之后,Whisper推出了新版应用,主打内容发现,目标是让用户能获得更个性化的体验,不再是全球看到的信息流都一样。

5、寻求单点爆破

  7月3日升级至1.1版本的哔哔推出语音功能,成为国内首家支持语音吐槽的匿名社交软件。全新的语音BiBi功能支持多种变声效果,在不泄露用户身份的基础上也为吐槽增添了乐趣。比如在变形金刚热映的时候,哔哔配套推出了“变形金刚”音效,电子音+机器音让声音变得又炫酷又萌又潮。

  8月11日无秘的2.1新版中还增加了秘密发布后的自动销毁功能,用户只要开启“定时销毁”功能即可,存留周期为1小时,想必是针对数据泄露的问题鼓励用户更放心大胆地使用该产品。

  9月底,Secret推出了极简应用Ping,无需注册,无需登陆,用户只要事先选择想要留意的内容,当该话题更新时,这个App会将内容直接推送到用户的手机锁屏界面。正如比托说的,“从某些最细小最简单的地方开始,这就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点”,把信息推送对Ping这个极简应用会适应你的话题偏好,然后逐渐进化。

匿名更多的是一种工具

  匿名社交应用在国外和国内同时火爆证明了一件事,这是一种刚需。就像屌丝需要女神,宅男需要电玩一样的刚需。

  每个人都有社交的需求,然而在实名社交应用中,人们发言时经常想到的是自己的定位、形象而不敢多言语,更现实点儿说,老板、同事、亲戚都在朋友圈,很多话不能说、不敢说。

在匿名社交类应用中,用户可以释放自己内心的力量,匿名应用则是一个很好的载体,甚至是掩体。

  因此笔者认为匿名更多的是一种工具,匿名不是重点,负能量的宣泄更不是重点,重要的是沟通。

  匿名的目的是真实沟通,是为了能够让用户真正抛开身份限制、阶层地位以及亲疏关系等来自真实社交的“亚文化”,做到自由表达与真实沟通。

精英匿名语聊应用“贵人”创始人说,匿名是为了说真话,让沟通有温度。

  把匿名的功能融入产品,给产品赋予别样的特点,让匿名更好玩,让沟通更有温度,笔者认为这才是匿名社交应用的正道和方向。

作者简介:互联网菜鸟,一文一闻,关注O2O领域和App 

将本文分享到